
在家里安装摄像头是什么感觉?
最近,江苏一名14岁男孩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。 当他得知父亲要安装摄像头监控他的学习时,他以侵犯隐私为由向警方求助。 父亲气得跳了起来!
在网上搜索“如果我的父母安装了摄像头我该怎么办?” 会弹出各种“网友建议”:拔出来、砸烂、和父母谈谈……
那么,宁波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呢?
图片来源:趵突泉网,图文不涉及。
父母的眼光
成为孩子身后一道冷光
他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放在桌子旁边。 来自宁波的13岁男孩小轩说,这样妈妈看手机就知道他在家。
今年2月,小轩的卧室里安装了摄像头。 “我父母都上班了,家里没人,他们担心,就安装了。其实他们只是想看看我学习好不好。”
摄像头安装在书桌旁边的高柜上,可以清晰地俯瞰整个卧室。 小轩的父母一眼就能看到孩子什么时候起床、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。
图片来源:趵突泉网,图文不涉及。
“我当然心里不舒服,谁愿意24小时被监控?我也抗议过,但抗议没有效果。他们说,‘你害怕摄像头,就证明你有罪。’”小轩说。他父母的神逻辑让他觉得很好笑。
”
小轩告诉记者,班里大约有10名同学家里安装了摄像头。 不过,在应对父母的千里眼时,学生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绝招。 有的会悄悄转动摄像头的角度,有的会干脆换房间做作业,有的会戴上耳塞假装听英语,还有的会变得更加老练。 喜欢“上厕所”
对于父母在家里安装摄像头,小轩和同学们都有着相似的感受:不被信任、不被理解、没有自由……“他们不在乎我们的真实想法。”
打开手机看孩子
成为父母日常生活的一部分
“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证孩子的安全,特别是对于没有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双职工家庭,安装它可以省去很多后顾之忧。” 应女士家中安装摄像头已有两年多了。 她说,她周围的大多数家长都支持安装摄像头。 “孩子在家里被烧伤、摔倒、从楼上摔下来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如果家长在家装上摄像头,就能实时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,也许这些事故就不会发生了。”
“孩子上小学的时候,我们雇了一位阿姨来接他们。回家后,孩子们写作业,阿姨做饭,所以她或多或少能照顾一些。” 应女士说,到五年级的时候,因为阿姨生病了,无法继续工作,孩子们也不愿意去托儿所,所以就想到安装一个摄像头,看看孩子们是否准时回家。
图片来源:趵突泉网,图文不涉及。
在安装摄像头之前,应女士还召开了家庭会议,征求孩子们的意见。 “她知道安装摄像头是为了让我看到她,而不是为了监视她,所以她接受了。”
现在使用后,应女士也有了一些体会:
安装前最好征得孩子的同意; 使用过程中,不要突然对孩子大喊大叫,这样容易吓到孩子,引起孩子的反感; 不要在镜头里看到让父母揪心的场景。 赶紧喊叫,回家后与孩子好好沟通。
“我平时关心起居,问她今天作业多吗,做完作业要不要吃点水果。孩子一听,就明白是时候做作业了。就像孩子一样低年级,我的自控能力一定很弱,回到家没人关心我,我看电视,玩游戏,等爸爸妈妈回家检查作业,我什么都没做……我怎么能不生气呢? 应女士相信,在镜头的震撼下,孩子们或多或少会乖一些。
对于工作繁忙的应女士来说,每天晚上打开手机,看着镜头下的孩子们,已经成为她生活日程的一部分。 “与其说是监视孩子,不如说是家长寻求安全感。”
是否安装摄像头
这既是一个法律问题,也是一个教育命题
采访中,当被问及“是否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”时,记者发现不少家长的反应和文章开头的父亲一样,“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你们好”。
未成年人有隐私权吗?家长应该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权? 有律师认为,未成年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和法律主体,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,包括不受外人干涉的隐私权,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能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。
家长安装摄像头来监督孩子的学习取决于孩子的意愿。 如果孩子拒绝并表现出强烈反抗,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。
图片来源:钱库网,图文不涉及
关于相机隐私的争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,也是一个教育命题。 宁波家庭教育专家、“胖妈妈”心理热线老师邵莉认为,家长为了监控孩子而督促孩子安装摄像头,确实没有必要。
”
我们家有一条家规:三代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。 进入房间时,必须先敲门,经允许后方可进入。 不得随意翻阅私人物品。 这是平等和尊重的重要要求。
邵老师建议家长换位思考。 想象一下,你的老板正在监视你在工作时所说和所做的一切。 感觉不会太好。 即使你认为确实有必要安装,至少也应该和孩子商量一下,征得他的同意。 千万不要用所谓的“我为你好”的爱来绑架孩子。 结局往往适得其反。
“对于12岁以下的孩子,出于安全考虑,家长有必要在家中安装摄像头。” 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安装摄像头来监督学习,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艳艳看来,并不是什么好主意。 ,这样的教育方式实在是太仓促了。
“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,他们具有趋于独立、成人化的心理特征。” 王艳艳解释说,这个时期的孩子心里开始有了小秘密。 例如,他们会开始锁门并拒绝父母。 ,他们需要建立自己的私人空间,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。 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,仍然把孩子当小孩子,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,甚至升级为家庭矛盾。
(封面图片来自趵突网,图文不涉及)
